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这是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于去年5月出台“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大力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本专题多角度解读此战略规划对橡塑工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应当如何顺势而上,塑造新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
相片: 1234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这是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的共识。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国于去年5月出台“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大力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简而言之,“中国制造2025”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其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主线是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旨在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一方面,加强工业软件与管理软件的信息化,另一方面,推进生产设备或生产线的自动化,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VS“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不是中国的“工业4.0”,它和德国“工业4.0”的方向一致,但在发展基础、战略任务、主要举措方面均有不同。“工业4.0”主要聚焦在制造业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中国制造2025”不仅提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同时重视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去年德国发布的“工业4.0共同平台”设定了5个核心主题:价值链的水平整合;整个产品周期的端对端工程设计;垂直整合与网络化生产;建立与“工业4.0”相应的社会网络;跨界技术的继续研发。其核心是智能生产技术和智能生产模式,主要聚焦在制造业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旨在通过“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把产品、机器、资源、人有机联系在一起,推动各环节数据共享,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

目前德国已建成200多个工业4.0示范或试验项目,如西门子的智能工厂、博世的智能电动工具、汉堡的智能港口等。

“中国制造2025”考虑到中国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要强化工业“四基”,即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和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不是矛盾、替代的关系,而是一个整体。2015年中国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编制了《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制定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还成立了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

2016年新政

中国国务院亦于今年春节前开始着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 ”融合发展。主要从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着手,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新基础,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抓紧发布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质量品牌提升等11个配套实施指南、行动计划或专项规划,同时设立“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启动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和技改工程。

同时,工信部制定了一个包括五大工程落实方案、四大专项规划和两个行动计划在内的11项文件支撑体系。其中,四大专项规划就涉及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包括石墨烯、碳纤维、3D打印等复合材料、新型材料,为高分子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20多个省市亦出台地方特色版行动计划,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如北京组织实施八个新兴产业专项,上海承诺落实“中国制造2025”,广东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计划,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等。

双重压力及挑战

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下,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内部挑战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

从企业内部看,生产成本上升、研发投入不足、生产组织方式较为传统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消费者具有更大的主导权,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社交化、3D打印、机器人等技术发展将颠覆旧有的制造模式,跨界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也日益显著。

据IBM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正把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以品牌建设为主导的全球化列为企业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手段。为保证这一手段落到实处,中国制造业高管们把企业的战略管理、组织流程优化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金发科技正经历从中型企业向大型企业发展的过程。
中国规模最大的改性塑料企业金发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经历着这一转变。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表示:“从小企业向中型企业发展往往很快,从中型企业向大型企业发展则要跨越一个鸿沟。”

目前金发年销售额在20~30亿美金,在国际上算是中型企业,向100亿美金的大型公司发展的时候,需要不断探索,所以这两年金发在公司发展的战略、架构、组织模式方面都花了很多精力,如开展集团标准化、申报国家回圈经济标准化试点、实施标准资讯化和自动化等。顺应“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金发科技也推出了自己的首个十年规划,期望2025年成为销售上千亿元人民币的最优秀的全球化新材料企业。

数据洞察成核心驱动力

参与者、产品、生产是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三个要素。与以往不同的是,未来在新价值网络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的作用,企业能够获得精准的数据洞察,并以此为核心驱动力,改造整个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参与者、产品和生产的协同互联。

IBM调查报告指出,数据洞察作为核心驱动力,将始终贯穿整个新价值网络。数据洞察在捕捉消费者需求、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指导产品研发、进行产品数据管理、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运营、建立全球化互联互通的生态网络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创建新价值网络的核心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智能的参与者: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以及产业链协同合作;
2)智能的产品:形成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洞察;
3)智能的生产:提高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4)协同互联:建立全球化互联互通的生态网络。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变革与转型的十字路口。制造业企业必须高瞻远瞩,主动求变,充分把握新工业时代下信息资源带来的机遇,构建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新价值网络。

对橡塑工业影响几何?

对橡塑工业的影响可以一分为二来看,一是塑料作为一种基础材料,下游应用领域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塑料,比如绿色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强势推进,给塑料产业带来机遇。另一方面,塑料工业作为制造业一部分,本身也需要顺应“中国制造2025”大方向以及市场变革,进行调整。

事实上,中国塑机行业已结合以上两方面的需求,针对性提出了行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并提出了重点发展的九个方面:

1、热塑性塑料基体的碳纤维等先进复合材料制造装备;2、具有智能制造特征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装备;3、精密高分子材料成型制造装备;4、节能高分子材料成型制造装备;5、超大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制造装备;6、国家大型工程配套专用设备;7、“一带一路”建设配套专用设备;8、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制造装备;9、面向节能和轻量化的高分子成型制造装备。

作为企业自身,也在积极探索如何适应新局面,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注塑机领军企业海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也对智能制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智能制造是“精益管理思想 数字神经网络”,具体到执行层面,就是把企业现有的各个信息系统进行深入整合,建立六个“跨部门、大闭环”的业务改善信息链,把精益管理思想从决策中枢传递到神经末端,培育出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

今后,不仅海天注塑机的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制造,还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装备和解决方案,以后不是一台一台卖,而是整组整组卖,整条柔性线一起卖。 

伊之密去年成为首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模压成型装备制造企业。为成为所在领域世界级企业,伊之密董事总经理甄荣辉提出,伊之密需要在产品技术、研发方式、客户应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全面改善。
伊之密采取模块化运营,提高对定制化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
在运营方面,伊之密将借鉴汽车工业模块化平台模式,采取模组化运营,某产品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实现了模块组合化,满足规模化生产下客户定制的需求。在国外领先注塑机企业,定制化产品下单到交货只需8天,产品上线到下线只需8小时,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很难做到。实施模块化运营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自去年开始,伊之密压铸机和橡胶机已经开始试点进行模组化运营,今年,注塑机也将实行,并将在2017年6月实现注塑机流水线上线。

塑料机械企业也积极推动塑料加工行业的两化融合。去年博创入选2015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并于8月将中文名更改为“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力求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包括高效的生产线设计、自动化设备和软件。

博创致力于注塑成型智能装备研发,于2015年研发出五大系列注塑成型智能装备。博创还通过实现工厂数字化信息化高效管理,运营成本降低了25%,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了23%,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不良率降低了10%,能源利用率提高了5%。

今年挤出设备上市公司汕头金明精机也设立了智能装备研究院,逐步开发工业制造智能技术、云技术等高新技术,未来将围绕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思路进行产业运营,大力推进公司朝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全面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探未来 创世纪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制造业生产方式、企业组织、产品模式等都将发生巨大的颠覆性变化,五年后,十年后,你看到的工厂还是现在的样子吗?根据IBM研究报告,未来,我们的生产方式、企业组织、产品模式都将发生颠覆性改变,让我们一起来设想一下。

首先,生产方式趋向智能化、网络化。一是生产过程将由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组成,“无人工厂”不断增加;二是工业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促进实时信息交互,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产品集成组装等全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协同;三是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等智能分析工具将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决策。同时,产品生产过程由全球范围内多个企业高效、快捷合作完成。

其次,企业组织走向扁平化、虚拟化。供应链集成创新、网络营销等新型业态使得每个企业都演化成信息物理系统的一个端点,不同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机器运行、产品生产、渠道销售都由网络化系统统一调度和分派,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日益实时化。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的虚拟企业开始出现。

同时,产品模式转向定制化、服务化。企业可根据客户需求及时调整生产工序和工艺,灵活地生产出各种产品。企业将从以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转向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产品和服务,直至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未来,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装备、企业管理、产品流通到营销渠道等各个环节上的应用将进一步得到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将实现全面融合。

作者:中国塑料机械网 来源:中国塑料机械网信息中心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1-2013 © 塑料机械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49654号
联系电话:13961188591  客服QQ:81612946 电子邮箱:sunnyboo200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