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机器人被频频提及。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产业被看成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新动能之一。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2 年中国已经进入机器人需求量高速增长期。2013 年和 2014 年,中国也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数据显示, 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为57100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4,同比增长55%。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为75000台,同比增长36%。这种爆发式增长将在预测期内继续,到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比将超过世界的三分之一。
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将较“十二五”末新增40万台。到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较“十二五”末增加140万台。到“十三五”末,中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
目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的全球领导者为韩国。在此情况下,韩国的机器人密度超过全球平均值的七倍(478台),紧随其后的是日本(374台)和德国(292台)。美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是164台,居全球第七的位置。
中国的机器人密度目前是每100,000名工厂工人拥有36台机器人,仅达到全球均值的一半,居世界28位。在整体的全球统计中,这大致与葡萄牙(42台)或印度尼西亚(39台)相当。但在大约五年前,中国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追赶游戏以改变现状,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销售和增长市场。
据全国政协委员、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徐晓兰表示,对于机器人产业,东部沿海城市更加积极,面临的产业调整压力更大,工人短缺现象更严峻,机器换人的需求更迫切。其关键不在于机器换人,而在于深刻理解智能制造的内涵,梳理清楚中国机器人核心技术是什么,其竞争力如何,短板在哪,产业链是否合理等问题。
未来,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产品的国内外需求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将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智能装备和产品,也将是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演进的重要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