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4年1-12月塑料制品累计产量及与上年同期比较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1 2014年1-12月塑料制品累计产量及与上年同期比较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片: 123

中国塑料加工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由于经济环境影响,增速放缓,利润下降,很多企业发展举步维艰。2014年,虽然塑料制品产量继续增长,但是增幅还是有些下降,同时出口增幅回落,进口需求放缓。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塑料加工业要实现由发展壮大期向产业成熟期转变,为产业高级化阶段打好牢固基础。
 

2014年中国塑料加工业发展概括

 

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发布的报告,2014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中国塑料加工业已进入增速放缓的换挡期,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的新阶段。行业利润总额的增长自20136月达到22.51%的高点后,增长幅度开始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不过,由于中国政府努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税制改革,使整个塑料制品行业的经济效益水平持续获得提高,主营业务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利润也增长平稳。

 

产量继续增长 增幅轻微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1-12月汇总统计7257家企业的塑料制品产量为7387.78万吨,同比增长7.44%,增长幅度与上年同比下降了0.58个百分点。

 

20141-12月,中国塑料制品规模以上企业14062个,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392.3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92%。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下降了5.3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770.39亿元,同比增长5.11%,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11.99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为1182.86亿元,同比增长4.24%,增幅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12.21个百分点。

 

从各子行业看,只有农用薄膜和日用塑料的同比增长是两位数,分别为15.57%10.47%;另外,只有塑料薄膜、农用薄膜、泡沫塑料和日用塑料的增幅相比同期是增加的,分别增加了0.821.970.891.01个百分点,其他塑料子行业的增幅相比同期均为下降的,下降最多的是人造革、合成革,下降了8.11个百分点,具体见表1

 

分地区看,塑料制品产量占比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广东省、辽宁省、湖北省、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福建省、安徽省及其它等地区。

 

其中,浙江省、广东省和其他省区占比最大,分别为14.28%13.26%23.81%,浙江省和广东省的同比增速仅分别增长了4.94%4.39%

 

湖北省、四川省、安徽省和河南省等4省区的同比增速高于中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量的平均增速。其中湖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河南省等省区塑料制品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26.69%21.85%11.24%11.03,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塑料产业崛起速度持续加快。

 

出口增幅回落 进口需求放缓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塑料制品出口量为1607.5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42 %;出口额604.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09 %,出口增幅回落明显。2014年塑料制品出口量约占同期中国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1.76%,相比上年同期24.38%的出口占比,回落了2.62个百分点。

 

由于中国中低端塑料制品供应充足,塑料制品进口需求较前几年已明显放缓,加上塑料制品进口价格明显高于中国市场价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需求。2014年塑料制品进口虽然有所回升,但增速缓慢。2014年中国塑料制品进口量为179.69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3%;进口额191.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8%

 

2014年中国塑料制品进出口总值为795.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2%,塑料制品进出口总值占轻工行业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0.36%;其中出口占9.82%,进口占12.53%2014年,塑料制品贸易顺差为412.8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22%,其增速高于轻工行业贸易顺差增速1.4个百分点。

 

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2.3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3824.6亿美元),塑料制品412.8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占比10.79%2014年,塑料制品出口占进出口总值比重75.77%,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2%;进口占进出口总值比重为24.23%,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9%

 

总体来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进出口形势增长平稳,20141季度,中国塑料制品进出口值为170.78亿美元,同比增长6.72%2季度塑料制品进出口总值374.03亿美元,同比增长4.98%3季度塑料制品进出口总值586.88亿美元,同比增长6.51%4季度塑料制品进出口总值795.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2%;尽管增长乏力,但仍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

 

变化中的经济环境带来新挑战

 

“十二五”是中国塑料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要发展阶段。在“十二五”规划和技术进步指导下,在全行业职工努力下,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规划》各项目标、指标、任务、工作均按计划顺利推进。塑料加工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进步明显加快;装备自主化水平稳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行业发展的保证与支撑作用越发突出。

 

但应看到,以追赶型高速发展起来的中国塑料加工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其竞争优势基本是以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初级比较优势,在国际上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而且低水平供给能力严重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状况还较严重。

 

“十三五”作为中国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重要的历史性发展阶段,目前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塑料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是严峻的考验。

 

面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广发渗透,推动关键领域持续突破、不断融合和加速应用,正引发制造业发展理念、技术体系、制造模式和价值链的重大变革,协同、智能、绿色、服务等正逐渐成为制造业的核心价值体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

 

围绕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催生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

 

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经济技术部2013年提出德国“工业4.0”新概念,“工业4.0”描绘了制造业未来的前景,提出了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全球将迎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制造业未来趋势即:向网络化生产转变将快速发展;大规模个性化的生产趋势迫切要求覆盖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大数据时代数据将呈指数级增长。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酝酿和推进,对塑料加工业提出严峻挑战,但也提供了难得的赶超发展契机。

 

分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国际产业分工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去年三中全会上在分析产能过剩时讲:从国际上看,国际金融危机使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危机前全球呈“三级”分工格局,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主要市场;资源富集国家提供资源;中国等新兴国家是全球制造中心,三级之间贡献大循环形成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上一轮全球经济繁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陷入债务泥潭的全球总需求持续低迷,西方负债消费模式已不可持续,发达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等刺激需求做法已走到极限,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专业化分工呈现向各个国家内部转变,全球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加速了全球产业分工和供需关系的变化,进一步引发世界产业格局的重大调整。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

 

中国塑料加工业应化挑战为机遇

 

纵观2014年塑料加工行业,增幅回落和增速放缓是主要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需求不足,增长乏力,受此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塑料产品需求不足,两项需求减少的叠加为导致塑料制品增速放缓的重要直接原因。除中国外宏观环境影响外,也应看到塑料加工业自身的问题。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过高。二是部分产品出现结构性、阶段性过剩。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新增长点尚未形成。除此之外,这种增长速度放缓也是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

 

总之,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塑料加工业要实现由发展壮大期向产业成熟期转变,为产业高级化阶段打好牢固基础;要提升塑料加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加快由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要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转变;要加快以低人工成本为主的低端比较优势向技术、装备、人才、研发为主的复合竞争优势的转变;要加快以引进、模仿、招商为主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智能创新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以下几点意见可供参考。

 

创建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由于长期以来的科研评价制度和研发资助导向,中国产业界和科技界仍然存在相互割裂的普遍现象。产学研合作实施这么多年,脱节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产学研脱节不仅影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造成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企业的需求才是市场最准确的需求。因此建议今后国家在科研经费的配置上,要发挥引导作用,要体现企业的主体作用,并鼓励科研院所主动与企业沟通交流,主动提升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效能。

 

围绕关键共性和核心技术的突破

 

塑料是中国七大战略新型产业中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新材料革命的重要领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紧紧围绕关键共性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以改变行业整体面貌,同时要紧紧围绕新材料、立足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此外,塑料加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十三五”重要任务,要以此来引领创新发展。在有条件的重点行业,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促进研发设计社会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生产组织网络化、产品服务个性化,确保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跟上趟、不落伍。

 

加速将过剩产能向海外转移

 

鼓励中国的过剩产能走出去,开辟新市场。中国企业在其他有需求的国家生产、销售或出口过剩的塑料制品,既可以绕过相关国家的贸易壁垒,又可缓解中国产能过剩压力,商务部可考虑利用中国驻外使馆的商务参赞提供的有关当地市场需求,投资环境等信息针对中国过剩产能编制过剩产能转移目录,并制定一些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将多余或不适合近期安装的生产装置,延伸到海外生产(产地与市场结合)。

本文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报告整理。
作者:中国塑料机械网 来源:中国塑料机械网信息中心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1-2013 © 塑料机械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49654号
联系电话:13961188591  客服QQ:81612946 电子邮箱:sunnyboo2005@sina.com